小书屋拉近邻里关系,小凉亭成为居民议事的好去处,实践站成了乡村老年人的“幸福驿站”……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城关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结出的硕果。该镇以居民多元化需求为导向,从阵地建设、活动开展、贴心服务等方面多维发力,创新建立便民服务“微阵地”,打通宣传、教育、服务、引领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小书屋成了“加油站”
8月15日,记者走进城关镇武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70余平方米的甲骨文书屋宽敞明亮,书柜上各类图书种类繁多。未成年人活动室内,几位家长和孩子正围坐在桌旁读绘本、看画册,其乐融融。
“自从村里有了这个书屋,我们一有时间就带孩子过来看书,一起充电。”如今,这个书屋已成为周边居民的日常打卡地。
武家庄甲骨文书屋由城关镇联合县图书馆共同打造,馆内书籍种类繁多,藏书达6000册,且与县图书馆通借通还。该村党支部书记赵红旗介绍,起初,将书屋建在党群服务中心是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令人惊喜的是,群众在这儿借书、看书之余,彼此之间说说开心事、诉诉烦恼,一来二去,居民之间变熟悉了,社区工作人员也能近距离了解人们的需求。
前不久,一位居民在书吧看书时,反映武家庄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充电桩不够用,若出现“飞线充电”则存在安全隐患。经村党支部与小区物业沟通,小区新建了3座200多平方米的停车棚,增装了60多个充电桩,小区群众交口称赞。如今,社区书屋不仅成为辖区居民的“加油站”,还架起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社区定期征集居民意愿,在这里开展亲子阅读、垃圾分类、文明村镇创建宣传等活动,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之间关系更近了,越来越多的居民积极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凉亭变身“议事亭”
“咱们小区里和沿街门市的供水设施全部改造完成,并且可以顺利使用了。”8月14日,在城关镇政通社区树人公寓小区的凉亭下,社区党支部书记于亚洲向大家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不久前,为解决树人公寓小区的供水管道设施维修问题,社区和物业、居民代表多次在这里进行“面对面”协商,居民有疑问当面提,问题怎么解决由居民拿主意。
在城关镇各村庄、小区的小游园、凉亭既是居民夏季休息乘凉的地方,又是群众的“板凳议事点”。为近距离了解居民的所急所盼,社区创新议事形式,将议事地点从会议室搬到凉亭,定期组织物业、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坐在一起,唠家常、提建议。
于亚洲介绍,过去组织居民在社区会议室里议事,场地有限,居民们也觉得拘束。现在大家搬个板凳、围坐在凉亭下商量事情,氛围更为轻松,大家说笑着就把问题解决了。今年年初以来,通过组织居民在凉亭下共同议事,社区先后协调解决了困扰群众的楼顶漏水、墙皮脱落、路灯维修等多个难题。下一步,社区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形式,哪儿有问题需要解决,就召集相关人员到哪儿商量,让居民的难题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文明实践站托起“夕阳红”
走进城关镇人民路社区文明实践站,老人们或在健身小游园遛弯聊天,或在棋牌室里切磋棋艺,实践站里配备的老花镜、雨伞、应急小药箱等便民物品一应俱全。“自从有了实践站,没事儿我和老伴就常在这儿聊聊天、打打牌、做做按摩,我们原本枯燥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居民刘爱花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平日里社区关注‘一老一小’,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广泛征集群众的意愿与需求,建立特殊群体保障网络,开展各项便民服务,开设暑期托管班,为双职工家庭、困难家庭儿童提供‘一对一’帮扶,力求为社区群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人民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春红说。
为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该县民政局的支持下,人民路社区建成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汤阴县第一批社区养老服务试点。该中心配有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多项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为行动不便的居民进行上门服务。如今,城关镇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成为社区群众的“幸福驿站”,还成为辖区开展助老服务活动的新阵地。社区经常在这里开展义诊、公益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
“城关镇找准服务群众的最佳载体和切入点,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通过平台赋能网格、队伍下沉凝聚合力、闭环机制破解顽疾,从阵地建设、活动开展、贴心服务等方面多维发力。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升级便民服务‘微阵地’,让服务更加接地气、合民意,筑牢乡村振兴坚实根基。”城关镇党委书记刘永能表示。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