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记者在四间房镇李南呼村的番茄苦瓜种植示范基地看到,一排排架子整齐地扎在田间,藤蔓交织缠绕,上层的苦瓜青翠欲滴,下层的番茄圆润饱满,一个个长势喜人。种植户李钦省穿梭于藤蔓间,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苦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些年,我采用苦瓜套种小番茄的新模式,比单一种植小番茄或者苦瓜经济效益要高得多。它们两个生长互不影响,一块地可以实现两份收益。小番茄的收获期一般在6月初至7月中旬,目前苦瓜刚上市。我种的苦瓜每亩产量在7500公斤左右,每天能摘200多公斤。苦瓜的收获期比较长,能从7月一直摘到10月,效益非常可观。”李钦省高兴地说。
李钦省告诉记者,苦瓜套种小番茄模式充分利用了两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空间差异。苦瓜生长周期较长,前期生长缓慢,而小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快。在苦瓜生长初期,小番茄就能收获,等到小番茄采收结束,苦瓜进入盛产期。这一套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过去,李南呼村主要种植高油酸花生和优质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李南呼村在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采用家庭农场的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蔬菜大棚和小番茄苦瓜套种种植产业,共吸纳20余人发展套种模式,占地300余亩,生产出的苦瓜个大肉厚,小番茄紧实多汁,主要对接电商平台以及各大商超,实现订单式销售,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备品。
“眼下苦瓜刚上市,量还不大,一天能收2500多公斤,运到郑州、鹤壁一带。等过两天能收1万公斤到1.5万公斤了,那时候就运往武汉、广州、深圳。”经销商宋法稳说。
据了解,近年来,四间房镇积极推广高效套种模式,通过科学利用土地空间与作物生长周期,探索出苦瓜套种小番茄的种植新模式,从“一茬变多茬”到“一地种多物”,让土地效益 实现最大化,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镇已有100多户农户采用了这种模式,种植面积1000余亩。
“我们将持续做好土特产的‘大文章’,围绕我们镇特有的水蜜桃、尖嘴杏、黄金梨、小尖椒等农产品,探索更多高效种植模式,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和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四间房镇党委书记张国强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这些年,我采用苦瓜套种小番茄的新模式,比单一种植小番茄或者苦瓜经济效益要高得多。它们两个生长互不影响,一块地可以实现两份收益。小番茄的收获期一般在6月初至7月中旬,目前苦瓜刚上市。我种的苦瓜每亩产量在7500公斤左右,每天能摘200多公斤。苦瓜的收获期比较长,能从7月一直摘到10月,效益非常可观。”李钦省高兴地说。
李钦省告诉记者,苦瓜套种小番茄模式充分利用了两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空间差异。苦瓜生长周期较长,前期生长缓慢,而小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快。在苦瓜生长初期,小番茄就能收获,等到小番茄采收结束,苦瓜进入盛产期。这一套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过去,李南呼村主要种植高油酸花生和优质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李南呼村在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采用家庭农场的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蔬菜大棚和小番茄苦瓜套种种植产业,共吸纳20余人发展套种模式,占地300余亩,生产出的苦瓜个大肉厚,小番茄紧实多汁,主要对接电商平台以及各大商超,实现订单式销售,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居民餐桌上的常备品。
“眼下苦瓜刚上市,量还不大,一天能收2500多公斤,运到郑州、鹤壁一带。等过两天能收1万公斤到1.5万公斤了,那时候就运往武汉、广州、深圳。”经销商宋法稳说。
据了解,近年来,四间房镇积极推广高效套种模式,通过科学利用土地空间与作物生长周期,探索出苦瓜套种小番茄的种植新模式,从“一茬变多茬”到“一地种多物”,让土地效益 实现最大化,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目前,全镇已有100多户农户采用了这种模式,种植面积1000余亩。
“我们将持续做好土特产的‘大文章’,围绕我们镇特有的水蜜桃、尖嘴杏、黄金梨、小尖椒等农产品,探索更多高效种植模式,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和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四间房镇党委书记张国强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