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一位老校长曾说,一人衣食不足皆是农科人不尽职。强国必先强农。红旗渠建成通水让当地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作物品类也更加多元。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农大应把红旗渠精神与农业教学、农业发展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旗渠精神,发挥好专业力量。”河南农业大学宣传部部长邓振营感慨,“每一次都被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打动,每一次参观学习都有新的更深感悟。新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三年,河南农业大学产出世界上首张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及取得首款地方鸡基因组液相芯片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主动参与“中原农谷”和国家(周口)农高区建设,全面投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持续开展“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科教服务活动,积极融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与69个县、市的近百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被誉为活跃在中原大地的“助农天团”。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讲师李鸿萍对记者说:“这些年,围绕‘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红旗渠的故事是一部创业史,也是一部奋斗史。新征程上,我们会践行红旗渠精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牢记‘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河南是农业强省,我们应为家乡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正在观展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学生苗梦轲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继承先辈不怕吃苦、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用红旗渠精神作为指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积累专业知识,把创新成果和专业实践书写在广袤的土地上。”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