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赋能乡村振兴 书写幸福答卷

    首页 > 安阳 > 正文

    日期:2023-10-17 10:32:28    来源:安阳日报    
          10月17日是扶贫日。近年,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很多乡镇依托本土资源、人才、产业,打造了乡村特有名片,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带头致富的新路径,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筑牢了防返贫堤坝,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甜。
          
          亮一张名片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秋季的高家台村,层林尽染。一波又一波游客的到来打破了小山村的静谧,但却拓宽了乡村振兴路,使得该村“画家村”这张名片越来越亮。
          10月16日,林州大地艳阳高照,清风徐徐。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异常忙碌,正准备接待2000人的写生团队。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有1000人是来写生的,另外1000人写生并住宿,这不,我得赶紧安排民宿,这段时间每天都这么忙。”
          高家台村自然风光秀丽、民居独具特色,深受绘画爱好者的青睐,素有“画家村”的美誉。“画家村”因此成为该村扩宽乡村振兴路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饭碗”。
          “以前山里穷,群众外出找‘饭碗’。近年,我们村发展‘旅游+写生’产业,百姓致富有了‘金饭碗’,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村里创业,守着家门口的风景就赚了钱。”张海根说,高家台村共155户人家,有30多家建起了特色民宿,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全村都在为“画家村”这张名片努力奋斗。
          在不断的打磨中,“画家村”这张名片越来越亮,高家台村的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响。推动乡村振兴,应像高家台村一样打造一张亮丽名片,通过亮丽名片走上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这张名片可以是一个能让群众致富的产业,可以是一片自然风光,还可以是一种精神激励。
          围绕一张名片,乡村振兴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比如马投涧小米、老庙牛肉、吕村战鼓等,立足原生态、乡土味等乡村特色,延链补链,树立标杆,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记者 邓 娴)

          兴一方产业 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安阳县高庄镇将台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农田260多公顷,仅靠传统农业难以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怎么办?10月16日,该村党支部书记董利莎告诉记者:“我们立足本村的粮食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石墨面粉、馒头加工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将台村流转了部分农户的土地用于种植高筋小麦,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户可以分红。为延长产业链,该村建了石墨面粉加工厂,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成面粉。走进面粉加工车间,电动石磨磨出的面粉麦香浓郁。“石磨面粉比普通面粉价格高,我们除了销售石磨面粉,还发展石磨面粉深加工,建了馒头加工厂,生产的馒头销往各个市场。”董利莎说,从种植小麦到面粉加工,再到馒头加工,也就是从第一产业延链到第二产业,再拓展到第三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将台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将台村的事例证明,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民增收才有稳定可靠的保障。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应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邓 娴)

          护一域生态 绘就乡村振兴亮丽底色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句话让滑县留固镇的群众深深感受到了绿色的魅力。
          走进滑县留固镇,河流穿村而过,河岸上、农家庭院前后,一眼望去,满眼绿色。“留固镇不断推进绿化建设,对镇周边的省道、快速通道、河道等都进行了绿化。现在,我们正着手以绿为媒发展旅游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0月16日,留固镇政府工作人员耿战士告诉记者。
          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就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留固镇是粮食生产重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正在将当地的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以拓宽农民的致富门路。
          如果说留固镇是在探索绿色成效,那么东岗镇就是在收获绿色能量。林州市东岗镇域内建有国家储备林项目,预计每年为本地群众和村集体增收18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71个。和东岗镇一样,依靠绿水青山增收致富的乡村不在少数。林州市姚村镇下里街村依靠秀美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风生水起。林州市黄华镇桃源村依托丰富的植被发展森林康养项目,吸引游人无数。
          无数个乡村振兴的事例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增长点。所以,乡村要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守护好绿水青山,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村村寨寨都能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记者 邓 娴)

          乡村致富带头人:

          带领村民富起来

          提起乡村致富带头人,有人说他们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之一。昨日,记者采访了一些乡村致富带头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如何帮助村民鼓起腰包。
          “今年上半年,销售额有了明显提升。如今,年平均需临时雇用劳动力100人次。”滑县可尔香草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莹莹介绍。2015年,邓莹莹硕士毕业后到河北省农科院工作,但她心系家乡发展,遂回到了家乡。2018年,邓莹莹和丈夫李飞决定发展花卉种植,后又增加了薰衣草、迷迭香等香草品种。“能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我很自豪。”她告诉记者,从原料销售到延伸产业链,在公司的每一步发展中,她都考虑到了周边村民的收益。该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为签约农户带来收益,在花卉采摘与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优先录用周边村民,让大家实现家门口就业。最近,她正与一些乡镇对接,希望利用闲置地块种植花卉,一方面美化乡村环境,另一方面增加村集体的收益。
          无独有偶,在安阳县白璧镇后白璧村插花基地,工人正在忙碌。“群众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插花的类型和工序,不限制工作时间与地点,非常自由。”负责人张艳英告诉记者,“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吸引了很多村民,辐射周边多个乡镇,通过发展庭院特色加工产业,可带动20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为当地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很多乡镇,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从事服装加工,有的从事农产品种植,还有的从事网络销售,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带领村民开启新生活。(记者 高 倩)

          文化技艺:

          乡村文化热起来

          孔氏绣鞋、黄河陶塑、村史馆、文化合作社……我市很多乡镇都有了不起的手工技艺、文史场馆与文化宣传队伍。各地积极发展乡村文化,加大扶持力度,赋能乡村振兴。
          最近,在2023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安阳)大会文创市集上,黄河陶塑展台上惟妙惟肖的作品吸引了很多市民。因为生活在豫北农村,他们的创作源泉主要来自乡村生活。展台负责人薛国强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作品种类越来越多,有上学路上、打麦场里等孩童玩耍打闹的作品,也有岳家军系列与卡通风格的作品。为更好地宣传地方文化,他们成立了黄河陶塑工坊,还准备布置专门的展厅。
          很多人都听说过核雕。方寸之上,有大千世界,有历史人物,也有风景器物。内黄耿氏核雕非遗传承人耿利光告诉记者:“一些精妙的人物作品要展现每个人物的样貌、表情,很费功夫。如今,许多买家会提前向我们定购核雕作品。”
          除了了不起的手工技艺,乡村文化的精髓还展现在村史馆、文化合作社等场所。龙安区马投涧镇王二岗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是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单位。今年年初,王二岗红色文化合作社入选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这是一个以本地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群众基层文化组织。王二岗村依托红色文化教研基地、村史馆、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知青记忆馆,组织宣传队伍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和好人好事。据介绍,这支宣传队伍分锣鼓队、军乐队、盘鼓队、老年花棍队与青年广场舞健身队5个小分队,经常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记者 高 倩)

          新业态:

          打开发展新路径

          如今,随着大众对品质、特色、体验等的需求提高,乡村单纯的采摘游、观光游逐渐式微,研学旅游、健康养老或一些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体正在兴起。昨日,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
          “双节”前夕,汤阴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城关镇杨孔村落成。该实践基地亦工亦农,联合辖区内的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了工业研学基地,围绕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技艺,形成了木工坊、食育坊、纸艺坊、布艺坊、陶艺坊、中医坊、编织坊等七大主题场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劳动技能,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政协安阳市委员会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汤阴县城关镇杨孔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皓月告诉记者,该实践基地是当地的集体经济,目前已与汤阴县4所学校签约,学生已上过体验课,随后将开展正式的劳动课程教学。
          柏庄镇北花村充分利用各种场馆设施,打造集吃、住、行、游、乐、娱于一体,门类齐全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军事拓训教育主题、自然人文教育主题、企业团建文化主题、亲子互动游戏主题等。“村里还建成了无线电博物馆、通讯馆、科技馆、二十四节气馆等20余个展馆,有石磨豆腐、活字印刷等传统文化实践项目。”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近年,通过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北花村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 

    下一篇:话汉字知中国 从文字之都开始
    上一篇:高质量推进“整改提升月”活动 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