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青山为纸水为墨 如椽巨笔绘新景

    首页 > 安阳 > 正文

    日期:2019-10-21 11:22:17    来源:安阳日报    

    黄华镇第三届“最美黄华人(家)”颁奖典礼现场 (黄华镇党政办供图)
           太行山麓,红旗渠畔,104平方公里土地上乡村田园的嬗变日异月殊、气象万千,宛如一本彩色画册,美妙绝伦,令人目不暇接。这是林州市黄华镇6万儿女团结奋斗谱写的乡村振兴华章。
           党建引领,最美黄华有颜值有内涵
           一年一度太行秋风劲,盛典旌表最美黄华人。10月7日,在举国上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时,黄华镇隆重举行第三届“最美黄华人(家)”颁奖典礼。
           青林村、刘海庆、郭文林……共有28个村庄、家庭和个人当选2019年度“最美黄华人(家)”。至高为德,最美在心。他们中间,有孝老爱亲的榜样,有明礼诚信的典型,有敬业奉献的表率,有热爱家乡的乡贤,有振兴乡村的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6万黄华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展示了秀美黄华文明进步的美好形象。
           以旗帜为引领,以标杆为榜样,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学习模范、争当模范,与新时代同行,激发黄华之志,为新时代奋斗,贡献黄华之力。
           “表彰‘最美黄华人(家)’,旨在弘扬镇风正气,提升乡风文明,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新时期树立新风尚,在新阶段成就新梦想。”该镇党委书记赵勇在现场深情寄语。
           青林村何以赢得“最美村庄”之誉?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记者前往探秘。
           “青林村的地土少石多,往下深挖两铲,翻上来的全是石头。村干部拉来好土回填后栽花种草。他们太辛苦了,我也帮不上啥忙,就每天熬点米汤送去。”走过青林村宽阔平坦的道路,穿过雕梁画栋的牌楼,在一处竹林掩映的农家小院里,84岁的田慧兰正守在灶台边熬制米汤,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清香。
           青林村位于黄华镇西部,曾同止方、庙荒等村庄一起被称为“西山墁”,言外之意是偏远贫苦的坡地地带。2018年,黄华镇各村“两委”换届,青林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宋广金、常首红分别走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
           困难与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力量。他们找准突破口,按照镇拨款、村自筹的模式兴建道路,宋广金带头捐款,党员张志民铲平了自家的养殖场,38户旧房、10余个车库、36个养殖场相继拆迁,新建的道路连接起3个自然村,与镇区桃园大道无缝衔接;修建村口牌楼,村委会主任常首红带头捐资4万元,并筹资2.8万元,王春生、张五常两家祖孙三代慷慨解囊,不到20天时间就筹资20余万元,村民们团结奋斗的故事成为黄华镇的佳话。如今,青林村又借力黄华镇乡村旅游政策,依托毗邻市区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园、仓储物流中心,壮大集体经济,为村庄发展增添后劲。
           黄华镇强化党建引领,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以“全民动手、清洁家园”“寻找最美黄华人”等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积分化管理,打造出一批优秀的基层党支部,全镇创事业、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换新颜,改旧貌,全凭党的好领导。咱赶上好时代,农村山欢水也笑……”一首流传在黄华镇民间的快板道出了群众的心声,这也许是对黄华镇党员干部最高的褒奖。
           8日8时整,记者在黄华镇政府大院见证了干部晨会的场面,简短的晨会透着团结、务实、高效的作风。政府工作人员齐聚五星红旗下,镇党委书记赵勇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席话把党员干部的心凝聚到黄华镇的长远发展上:“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更是黄华镇建设发展的关键年。我们要以基层党建为统揽,紧抓乡村振兴的伟大契机,定位建设田园小镇,聚焦发展产业新城。”
           文旅产业,塑造“最美黄华”品牌
           “城关公社(黄华镇的前身)在修建红旗渠10年奋斗史中勇当先锋,创造了‘四个第一’……”游客云集止方村,该村会计郭慧婷兼职讲解员,黄华镇的变迁让她感到自豪。
           继庙荒村之后,止方村成为新晋“网红村”。漫步纸坊街,白墙黛瓦、翘角飞檐的民居古韵悠远,孩子们在街上的铜人之间追逐嬉戏,这些铜人有的在操作老式爆米花机,有的在卖冰糖葫芦,惟妙惟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遥远而亲切。走过青石步道进入百果园,郁郁葱葱的果树连绵不断,绚丽多彩的玫瑰花海花香袭人,辅以碧波荡漾的水系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今年,止方村被列为河南省、林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郭青松全程见证和参与止方村的巨变。他告诉记者:“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整体改造房屋外立面200余户,配套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商业步行街、音乐喷泉,流转农户土地建设百果园,引进企业整村打造民宿,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多业态整合发展。”
           “来俺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贷款开办了农家乐,还想开办一家精品民宿。”去年还在庙荒村饭店打工的止方村村民任章瑞,今年办起了自己的农家乐,止方村的发展势头让她更加坚定了信心。
           “这里是天上的街市还是人间天堂?”春末到初秋的夜晚,走在红旗渠一干渠畔,游客不禁会产生这样的幻觉。近年,镇、村引导发展,沿渠的石楼村、黄华村、魏家庄村山水相依,依托文旅产业走红,农家乐日益兴盛。夏夜,这里食客如云,欢歌笑语,流光溢彩,构成了“林州秦淮河”风光。
           黄华镇圈定“一区五路”工作重点,以止方村、庙荒村为示范区,布局旅游产业,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模式,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塑造“最美黄华”品牌;“旅游产业+公司+农业”模式,结合乡村旅游潜在商机,打包农业特色农产品,对接公司“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确保农民稳定增收;“旅游产业+农家乐+农民”模式,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带动其他农户创业就业,农家乐渐成规模。目前,各村竞相发展,互为补充,开创了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山水相依,建设大美生态西城
           一日不见,恍如隔世。移形换步,变化如神。这是黄华镇的嬗变节奏。
           沿渠东路行至桑园村,可见新兴的“网红打卡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古板栗园。沿蜿蜒曲折的步道而行,只见枝繁叶茂的古板栗树遮天蔽日,树下绿草茵茵,鲜花绽放,草木的清香伴着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红男绿女畅游其间,摆造型拍照片、拍视频,晒微信、发抖音,尽情享受着山麓森林的乐趣。
           从黄华村向北行4公里至南马家庄村和石楼村,可见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一干渠穿境而过,沿着古驿道可以领略鲁班壑鬼斧神工的气势,适合登山、山地自行车、森林探险体验、森林极限等运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森林运动和休闲新场所,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净化大气、保护和美化环境等功能。
           “古板栗园、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是网友推荐的热门景点,许多来林州旅游的游客大都会来此游玩。黄华镇打造西部慢生活区,将古板栗园、止方喷泉、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庙荒千年皂角树和附近农村的果园连成了一片,既能观景还能采摘,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加速了项目区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长期在黄华山风景区工作的剪纸艺术家靳林峰说。
           天开图画,古人将对黄华山的最美感受刻在巨石上,直到现在才钻出土层展露真容。今天,黄华镇人又要让这幅天开图画锦上添花。
           黄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玉明介绍,黄华镇立足林州市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长远目标,结合百城提质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生态建设行动,建设连接市区、景区的红旗渠大道、桃园大道,打造互联互通交通网络;聚力中华古板栗园、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打造西部森林休闲带;建设和整治黄华河、桃园河,实施林虑河等水系工程,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河网水系,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太行春色来天地,黄华精神变古今。黄华镇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矢志不移,为实现民福镇强、景秀人和的黄华特色镇而奋斗。林州市西部,一幅“蓝绿交织、山水相依、水乡共融”的美丽生态乡村新图景正在强劲展开。(安阳日报记者 刘剑昆 姜蕴真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王梦瑶) 

    下一篇: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围绕三个专题把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
    上一篇:教学比武展风采 知识共振促发展 中国好教育中原联盟第四届同课异构教学比武大赛内黄开赛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