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光芒不应被任何障碍阻挡,文化的滋养应惠及每一个人。2024年10月14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盲文出版社、安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精心策划推出“指尖上的文字”盲文发展史专题展览,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盲文,关注视障人士的权益和需求,激发社会各界对于无障碍交流和包容性社会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展览通过展板的形式,将盲文的演变历程、构造原理、书写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行展示,让每一位参观者近距离感受盲文的魅力,从而增进对盲文的认识与理解。
“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一次举办视觉系统以外的文字展览。”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副主任杨军辉表示,“服务残疾人朋友,我们的着力点在于全方位打造无障碍博物馆环境,将盲文展引进博物馆可谓是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没想到,一个小展览竟然引起人们格外关注,目前已有数十万人观展。”
“第一次看到盲文,了解到视障人士也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感到很欣慰。”参观展览的市民蔡爱红颇有感触地说,“看了展览,感觉帮助残疾人的方式更多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和残疾人在心灵上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主办方邀请安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视障学生参观展览。视障学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现场书写盲文,用手触摸甲骨片、青铜器等文物的复制品,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我写的‘指尖上的文字’。”视障学生张义博拿起自己书写的盲文向大家展示,“是盲文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美好,是盲文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这骨片上有刻画的痕迹,我摸到甲骨文了!还有这青铜器上的花纹,特别精细。”视障学生贾宇帆兴奋地说,“中国古人的智慧非常了不起。”
盲文的诞生和发展,体现的正是人类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和不懈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力量的展现。2018年,我国出台《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全国1700余万名视障群体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工具。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我们推动把盲文展增加到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览中,既是对文字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助力推广。”安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殷海滢表示,“我们还希望把安阳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盲文推介给全国的残疾人朋友。”
“这是一场有温度的展览。”展览主办方之一的中国盲文图书馆相关部门负责人乌日娜表示,“专题展更加彰显出古都安阳的文化品位和城市温度。”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